眾智光電科技
-
2023-12-15

- 公司名稱:眾智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負責人:吳岱錡
- 成立年份:1990年4月
- 員工人數:43人
- 資本額:新台幣230,050,000元
- 屬策略性製造業產業別:先進電子零組件
成立25年的眾智光電,已是全球前三大紅外線溫度感測晶片供應商,在傳統測溫應用進入紅海市場後,伴隨物聯網的時代來臨,決定往前端走,掌握關鍵性零組件,聚焦於新應用及陣列式紅外線熱電堆感測器,終端應用涵蓋從溫度感測到氣體感測,今年新產品開發已成功切入智慧家電市場。
多次重組改革打造出競爭優勢
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眾智光電,為工研院轉投資成立,早年從事相機日期打印模組,突破日本品牌獨家壟斷局勢,為台灣相機工業開創新的方向。
在相機市場轉向發展數位相機後,眾智光電轉而從事紅外線耳溫槍及電子溫度計,研發出台灣第一支紅外線耳溫槍。2007年眾智光電引進新的經營模式與技術團隊,成功研發耳溫槍關鍵零件 - 微機電(MEMS)熱感測器,使量產的耳溫槍精準度達0.1度內。自此,公司轉型致力微機電產品的開發,所生產的紅外線感溫元件逐步超越歐、美、日大廠,成為全球主要供應商。
眾智光電於2011年因財務危機重新整頓,現任董事長吳岱錡開始挹注資金,直到2013年正式接任董事長,決定聚焦感測器研發,並處分非核心事業,眾智光電當年度即由虧轉盈。
吳岱錡表示,過去眾智光電比較像是實驗室,總想研發能夠得到諾貝爾獎的產品。現在的眾智光電則選擇傾聽市場,用心看市場需要的是什麼,再研發消費者想要的產品。
觀察台灣市場,他認為自從有捷運以及智慧型手機,民眾愈來愈懶得出門,而智慧家庭透過互聯網確保居家安全及健康照護是未來趨勢。
智慧家庭是物聯網的重要應用市場,萬物相連的物聯網核心是「感測器(sensor)」與「數據(data)」。吳岱錡說,未來感測器無所不在,而眾智光電主要就是生產感測器,特別是溫度的感測器,只要提到溫度感測就有眾智光電,眾智光電切入智慧家庭市場,將從溫度進入氣體的感測,再下一步是紅外線影像感測。
眾智光電是台灣唯一以紅外線感測器為核心的廠商,市占率高居全球第二,僅次德國Perkin Elmer(其熱電堆感測器部門已分割,併入新設公司Excelitas Technologies)。

吳岱錡指出,眾智光電在技術上「選擇了一條幽靜的道路,可能不是大家都願意去的地方,但通往成功可能更快速」,以紅外線做溫度而非壓力的感測,技術層次相對高,全世界僅5家大型企業能做,眾智光電則是資本額最小的。
目前眾智光電共有三條產品線:第一條是熱電堆感測器含陣列產品,用於紅外線溫度量測、位置量測及智慧家庭安全防護、冷氣節能應用等;第二條是光通使用的高頻電容;第三條則是氣體感測器與模組。

以氣體感測為例,眾智光電的氣體感測是利用非分散式紅外線吸收測量法(Non-dispersive Infrared, NDIR)原理,針對各種氣體吸收光譜的感測,眾智光電擁有紅外線微光源的特殊專利,掌握NDIR感測器關鍵技術。如利用丙酮氣體感測器的「非侵入式血糖量測」,是極具潛力的糖尿病患監測設備。
一條龍優勢切入中國家電大廠供應鏈

在吳岱錡的規劃當中,眾智光電以醫療及工業用的紅外線感應器出發,未來則以紅外線的樹幹為主,進而開枝散葉。如氣體感測可應用於智慧家庭,家電部分特別是廚房電器用品可應用熱電堆感測,這些應用目前仍屬藍海市場。
吳岱錡自信指出,眾智光電浮上檯面後,必會有其他廠商跟進,但預估要3年左右才能追上,即使是國內IC設計大廠也不一定能做出來類似產品,因為眾智光電的感測器是採用半導體的微機電(MEMS)技術,而IC晶片是以積體電路製造,電路製程採正向化學蝕刻方式,生產技術完全不同。

他進一步指出,微機電技術與一般IC最大不同,在於每個感測器都很靈敏,個別特性差異較大,因此要執行個別校正後才易於使用,而掌握感測器的校正技術也是眾智光電的強項。
雖然面臨德國、日本等大廠競爭,眾智光電在大中華地區的競爭者並不多,成為眾智光電的優勢之一,在工業及醫材領域站穩根基之後,眾智光電開始思索在家電產品發展應用的可能性。中國家電大廠的崛起,配合物聯網的趨勢,成為眾智光電切入家電市場的絕佳機會。

眾智光電指出,家電產品應用目前都是採取與家電廠商直接合作開案,項目涵蓋從研發、設計到整體模組並包含演算法的客製化服務,並由眾智光電提供所需的關鍵零組件以取得高性價比的物聯網產品,提高客戶自製率而減少對國外大廠的依賴,因此整套方案一旦獲得客戶採用,就不易被汰換出局。
家電應用的導入期較長,從開始設計到導入量產,約需一年多的時間,最快今年底試產,明年正式量產上市。
推展物聯網產業獲國發基金投資
眾智光電未來的核心將專注發展智慧感測器,每個感測器均搭配客製化感測IC,校正完畢後提供給網通與智慧家庭使用。
在發展歷程當中,眾智光電曾在2011年到2013年間申請產業發展署科專計畫補助,主要發展「非色散式二氧化碳氣體感測器之關鍵零組件與模組技術」,計畫完成後申請有10項國內外專利,引領眾智光電進入氣體感測器領域,提供國內業者使用。

眾智光電於2015年成功獲得「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實施方案」與民間創投共同投資,物聯網成為市場趨勢後,由於感測器區塊較少有國內業者投入,因此經由投資方案所委託的創投完成投資評估後,通過投資審議並投資眾智光電。
吳岱錡認為,一家沒有創業家的精神的公司是不適合投資的,相信這也是許多單位投資眾智光電的原因。擁有投資背景的吳岱錡入主眾智光電之後,將技術人員大部分留任,採取創新獎勵制度,鼓勵員工以眾智光電為平台來進行創業。
「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實施方案」與創投的資金挹注,將有助眾智光電找到策略聯盟夥伴,共同推展物聯網產業;在與IC業者合作過程中,也替國內IC產業找到另外一個技術升級的契機 - 感測IC。
「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實施方案」乃為促進我國策略性製造業發展,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分期提供100億元,委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負責推動,專款用於投資國內策略性製造業的政府投資方案,為我國策略性製造業挹注資金活水,帶動產業發展,朝向升級轉型的目標積極邁進。
規劃2017年底申請上櫃 最快2017年上半年登錄興櫃
眾智光電目前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2.3億元,吳岱錡表示,公司會繼續增資,規劃明(2017)年底申請上櫃,最快明年上半年登錄興櫃,在這之前會找外資參與投資;預估資本額將會提高到3億元,五年內成長到10億元,資本額成長將來自盈餘轉增資,以及外資廠商客戶策略聯盟的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