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誠智醫
-
2024-09-11

- 公司名稱:慧誠智醫股份有限公司
- 負責人:余金樹
- 成立年份:2016年
打造「股東多樣性」的企業生態系
慧誠智醫與能率亞洲,將智慧醫療推往國際
醫師每天有上百位病人問診、每年有數十萬張片子要看,要開藥、安排檢查、留意病人的生理數據變化,尤其外科醫生,一年得開逾百台刀。這些繁雜又不容出錯的流程該如何管理,甚或幫醫院獲利?慧誠智醫將台灣兩大強勢產業:ICT與醫療結合,讓手術資訊、病人照護、用藥確認一目了然、精準掌控,還能在海外「複製貼上」,用智慧醫療守護更多人的健康。
你可能知道,台灣的人口老化,正以全球看不見車尾燈的速度狂飆;你也正親身經歷,醫護人員因低薪過勞「全員逃走中」。未來台灣的醫療環境,面臨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四大皆空」的困窘,而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林百里口中將是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的智慧醫療,便成為全民寄望的有效解方。
「台灣的臨床醫療具世界級水準,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業更早就站穩全球供應鏈之列,但卻沒人想到要把這兩個綁在一起……」慧誠智醫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余金樹指出,台灣自2015年起,便躋身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每半年發布的「醫療照護指數」(Health Care Index)前三名,若能與同期「當紅炸子雞」ICT結合,「我認為這是個深具潛力、值得耕耘的市場!」於是,余金樹靠著此一信念,憑藉自家研發的軟、硬體,替全台各大醫院解決手術室、病房、用藥等管理痛點,更順利「輸出」泰國、日本、馬來西亞、越南等11國醫療市場。
進出「閒人勿進」之地,找到發展商機

「想創業得一開始就準備好,沒辦法準備好了才開始。」2016年,余金樹從待了十多年、擔任智能服務部門副總經理的研華股份有限公司轉身離開,投入創業。他將前一份工作所獲之產業知識、經營管理方法,一一輸入至慧誠智醫。為何挑選門檻如此高的醫療領域切入?「老實說任何行業要做到頂尖都很難,選擇醫療是因為我看中的不只是台灣市場,而是它有『國際化』的實力!」此外,由於余金樹任職研華時期曾參與許多智慧醫療、製造、零售等協助客戶數位轉型專案,加上當時政府力推智慧醫療產業,於是天時、地利、人和下讓慧誠智醫很快站穩根基。
然而,參與過不代表全都懂,為了讓自己能快速發現、明確掌握醫療體系裡究竟有哪些智慧科技的「可介入」空間,余金樹天天蹲點醫院開啟「沉浸式體驗」(Immersive Experience),拿著本子到處晃隨時筆記,甚至在醫師同意下進入手術室參與數十場不同類型的手術,穿梭病房、診間尋找醫院究竟有哪些懸而未決的問題,能讓智慧科技發揮助益。「我們一開始什麼案子都接,各大醫院的健保卡插卡報到系統也曾是慧誠智醫的主力商品,但我很快就發現這項服務根本無法外銷—因為其他國家沒健保卡,」余金樹更點出,候診室外人人都可自由來去,所以插卡報到系統很容易被其他廠商抄襲改良,但他能進出診間、病房甚至手術室等「閒人勿進」之地,反而成為慧誠智醫的優勢,「我不是來賣東西,我是來幫醫院解決問題!」就是這句話,讓多家醫院點頭同意余金樹跟著醫生問診、開刀,進而提出能改善醫院作業流程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過去,我們很常聽到醫院端以『健保沒補助』推辭發展智慧醫療,而今人口老化快速、醫療需求倍增,醫護人數早就難以負荷,如何利用『智慧』做好醫療管理,遂成各大醫院主動且必修的課題。」余金樹說明。
聚焦醫院最賺錢科別,助其拚翻轉率
「放棄生產插卡報到系統,我們轉而聚焦『手術資訊整合解決方案』,花了超過兩年研發,不但少了七、八成競爭者,更成為慧誠智醫的最佳競爭力!」余金樹口中的「手術資訊整合解決方案」,不僅能讓手術流程控管更加周延,減少醫療疏失,尤其對每家醫院來說,更是賺不賺錢的關鍵核心。「開刀房是醫院資源密集度高且建置花費龐大的單位,也是醫院中作業流程最為繁雜、高度專業且高風險的部門,更不用說外科醫師與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薪酬最好,所以非常需要一套能掌握病人醫療安全、提高手術室使用效率,幫醫院拚『翻轉率』的管理模式。」
從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醫事機構服務量統計年報」即可看出,2023年全台手術人次逾232萬人,平均每天6,357件,比起2019年「疫前」(新冠肺炎COVID-19)217萬人次,成長率為6.5%,也因此若要幫助醫院管理數量逐年上漲的手術、穩住甚至提高約占40%~75%的淨收入,手術室各項資源的調度就得靠有效的排程規畫與使用控管。而慧誠智醫的解決方案,能迅速了解、掌握手術業務量、每台刀的進度、使用時段分配、手術室的轉換清潔等,讓醫療團隊能即時提出對策、改善問題,優化手術品質與照護服務。「此外,我們也開發了能提高用藥安全性及準確性的智慧藥櫃,還有能讓醫療團隊核對病人身分的電子紙床頭卡,而這些服務無論輸出東南亞或日本全都可行!」
打磨自己自帶光芒,覓得有利投資方

究竟是哪位伯樂,讓慧誠智醫這匹千里馬展露頭角?余金樹不加思索地說:「彰化基督教醫院前任院長郭守仁!他應該是台灣第一個積極喊出智慧醫院轉型國際化的院長。」余金樹表示,郭守仁是一位樂意讓ICT走進醫療、非常有前瞻性的人,所以彰基也是慧誠智醫第一個合作的客戶。「ICT與醫療遲遲無法迸出火花,那是因為彼此沒有真誠的傾聽對方。」謹記著郭守仁的這番話,科技人出身的余金樹努力讓自己聽懂「醫療語言」,當起兩方的溝通橋樑,還替慧誠智醫尋覓了一樁「好姻緣」。
2017年,在經濟部工業局(現為產業發展署)輔導下,慧誠智醫於彰基體系的員林基督教醫院打造智慧醫院2.0示範場域,但其實專注投資前瞻性技術與產業的能率亞洲資本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15、16年拜訪員林基督教醫院時,就對仍任職研華、協助醫院建置智慧醫療的余金樹團隊留下好印象,「我們好奇為何多個合作團隊裡,他們所設計的解決方案深受員林基督教醫院青睞?」能率亞洲總經理游智元表示,於是在前院長郭守仁的介紹下,能率亞洲與剛成立的慧誠智醫開啟交流,不過初期雙方對於合作尚未取得共識,直到2017年慧誠智醫慢慢摸索出想走的方向與可行的營運模組,才讓能率亞洲有了第一次的投資。「我記得當時慧誠智醫的資本額不到3千萬,能發展的空間有限,但對能率亞洲來說,有足夠的資本才能把業務做大,所以在評估未來發展性後,我們投入了第一筆資金,讓慧誠智醫可以把員林基督教醫院的成功Model(模式)擴展到其他的醫院。」
「我們非常感謝能率亞洲願意投資,因為他們是當時很少數聚焦投資醫療相關產業的創投方,而且有了他們的加入,帶進許多日本技術,也引入多方資金改變了慧誠智醫的股東結構,打通寬廣的視野與人脈。」尤其引入國家發展基金的「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實施方案」,更是幫助慧誠智醫開啟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因為有了政府的背書,有利我們在海外的行銷,因為對他國政府來說,這就是品質與信譽的保證,」余金樹如此說道。
聚焦新技術助產業轉型,建立亞洲優勢
說起能率亞洲,其實大有來頭。它是以投資與購併著名的能率集團為首,集結國內知名名的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半導體零組件通路商大聯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最大化學液體標竿企業長春石化集團,以及跨國領導家居品牌台昇國際集團等多位股東,於2015年發起、設立的專業創投公司。截至2024年,總投資金額近新台幣24億元,總投資家數約30、40家,是一個能結合台灣與日本技術資源,充分運用大中華區、東南亞市場,建立亞洲區最具優勢的主導型投資與購併投資平台。「我們的案源主要來自其他股東轉介或自家合作的上下游廠商,也有認識券商、會計師、同業介紹而來。除了聚焦投資有成長潛力的創新科技、半導體、生技醫材,也會協助傳統產業、文化創意、民生消費等優質企業數位轉型,近期最具表性的投資,就是成為星宇航空的第一家外部股東。」
游智元說,一間公司的未來發展性是能率亞洲的評估重點,未來的市場規模在3年、5年後是不是能挺得過市場的變化,只要頂得住就有很大的機會能在這個領域站穩腳跟。「第二個最重要的,就是新創團隊的成員、經驗值是否適合在此領域發展,再來才會考量財務數字,而且,我們希望達到的報酬目標不是20、30%是3、5倍。」
事實上2020年,能率亞洲針對慧誠智醫再一次的投資,也引進了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益鼎創業投資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還有彰化銀行、兆豐金控等資金,期待他們能把已經順利運作的模組商品化,開發各種不同的產品服務,抑或結合更多台灣生技產業的高階醫材,將解決方案推進醫院,甚至推上世界舞台。
打造「股東多樣性」,讓智慧醫療極大化
好奇能率亞洲和慧誠智醫合作至今是否有不適應或磨合許久的衝突?不意外這段「好姻緣」能修成正果,正因彼此都有欣賞對方、認可對方的默契。「能率亞洲的加入,並沒有給予過多的干預,不像有些創投公司要你事事聽他的、趕著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開募股)讓他獲利退場,反而很常跟我們『說故事』,分享他們曾經輔導、投資過哪些無論成功或失敗的案例,而且很支持、鼓勵我們的規畫,讓我們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余金樹進一步指出,因自己目標明確—「輸出」國際,所以非常需要認識能幫忙打開那扇門的Key Man。而能率亞洲的挹注不只資金,也引入許多具業界代表性、甚或世界級的投資方,讓慧誠智醫的股東結構宛如一座生物多樣性森林,維持平衡、穩定的生態系運作。「游總在創投業界非常有名,也輔導過許多新創公司,還幫我們引入政府基金,可說是慧誠智醫的最佳夥伴!」
游智元又是如何看待慧誠智醫?「由於他們是從大公司相關部門獨立出來,所以對於公司治理、組織管理駕輕就熟,雖然我們有找了幾位來自會計師事務所的優秀人才進駐,協助財務營運,或建議應在董事會呈現、報告的內容,但不需花太多時間,他們就能順暢運作,所以絕大部分都在討論究竟該先站穩台灣,還是先踏出海外市場……還有鼓勵他們努力花錢(資金)!」游智元補充,資金該花就花,沒有投資很難把組織拉大,更遑論獲益。此外,像是慧誠智醫想插旗中國大陸,想拓展東南亞市場,雖然很難告訴他們該怎麼做、好不好做,但會分享能率亞洲在這些地方的相關資源,或指引他們可以找哪些台商、醫院合作較有機會。「我想他們最大的改變,就是經營團隊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營運模式與發展方向,已經從一個新創小公司,慢慢變成一個準上市櫃的公司組織!」游智元給予慧誠智醫如此的肯定。
而今,慧誠智醫從智慧醫療起步,走入智慧照護、健康促進領域,跨足寵物醫療,營業額也從早期新台幣5、6千萬,到現在第八年已有3、4億規模。展望未來,游智元鼓勵慧誠智醫加速IPO的腳步,「走入資本市場才容易取得資源、人才跟知名度,也才有跟別人競爭的實力,甚至還能用不同方式,垂直或橫向購併有價值的公司,充實自己的戰鬥力。」事實上游智元更盼慧誠智醫藥能將既有的解決方案綁硬體打「世界杯」:「因為他們手握好通路,若能將多元性產品帶入服務(軟體)中,相信能讓智慧醫療極大化。」
對於「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實施方案」,余金樹則是鼓勵新創公司積極爭取,不但能有擴大組織、投入研發、營運轉型的金援,「尤其在政府的方案監督下,企業還能從中審視是否走對路、做對事,逐步建立可發展的營運模組,這對慧誠智醫來說更加重要。」游智元則認為,此方案除了能扶植台灣新創企業,而且還能鏈接產發署的專家資源,為公司注入更多刺激,「因為資金與人脈,絕對是新創公司Early Stage(早期)發展階段最需要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