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翊製藥
-
2024-10-09

- 公司名稱:祥翊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 負責人:吳永連
- 成立年份:2005年
引入方案借力使力募得更多資金
祥翊製藥與中加顧問,搶代工商機接軌國際
生技醫藥已是台灣的「兆元產業」,其中CDMO的發展更被寄予「生技界台積電」的希望。但若想要拚外銷、賺外匯,花錢耗時取得不同國家查證成為許多廠商面臨的難題。歷經26次募資提案,祥翊製藥找到能引入政府資金的中加顧問,蓋了新廠、熬過漫長等待,終於有了能在國際舞台與競爭者一較高下的契機。
若說製藥產業是國防工業,或許你會認為小題大作,但對於已是高齡化社會的台灣而言,老年疾病患者數增加擴大用藥需求,更別提相關疾病早有年輕化趨勢,若又遇上傳統或新型傳染病無預警爆發,有沒有藥、夠不夠?遂成危及國家安全的民生課題。
雖台灣藥品目前仍仰賴進口,呈現貿易逆差,幸而以學名藥與原料藥為主要營收的製藥產業呈現大幅且穩定的成長,尤其近年隨廠商陸續取得國外藥品認證,加上新產能開出,外銷出口表現仍舊繳出好成績。而專攻具醫療效果的活性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簡稱API)原料藥和製劑的祥翊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正是透過自身優勢做出區隔,並適時導入政府資金奧援建立自有生產線,在高研發成本、高風險、高競爭、高法規要求的製藥產業中,成為台灣拚出口、賺外匯的成員之一。
不斷募資,製藥產業能否堅持的關鍵

2014年更名的祥翊製藥,前身為2004年創設、獨立自旭富製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台灣安盛開發藥物有限公司。時任旭富董事長的吳永連認為,研發、生產、銷售原料藥的旭富製藥業務量已經飽和,若想另外拓土闢疆,勢必得往製藥產業下游—製劑製程發展,於是在董事會的支持下,成立了子公司安盛製藥。「找到人、找到錢後,我們就鎖定以505(b)(2)新藥和學名藥為命題,生產改善頭頸癌病患化療、放療副作用,增加其對放、化療耐受度以完成預定療程,降低局部癌症轉移、增加存活率及存活期的用藥。」現任祥翊製藥董事長的吳永連解釋,所謂的505(b)(2)藥物,是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對藥物申請許可證的三大類別之一,相較於新成分新藥被歸類為505(b)(1)藥品,505(b)(2)為介於新藥與學名藥之間的改良型新藥,也就是將曾獲FDA批准的有效活性成分,透過改變新劑量、新劑型、新適應症、新組合的方式取得FDA新藥批准。由於此種新藥的毒理數據與臨床試驗,完全或部分仰賴先前已通過核准的參考藥物,大大減低了研發費用、縮短上市時程與風險。
「為能確切掌握上游原料藥的研發,台灣安盛於2014年合併三利製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同步更名為祥翊製藥,也因為需要更多資金挹注,除原有股東富邦金控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外,亦積極引入其他法人,為的就是打造『三高一低』的競爭力。」吳永連口中的「三高一低」,即為鎖定研發製造高單價、高活性、高技術門檻的利基產品,打入低競爭的藍海市場。「事實上當時製藥也是政府力推的策略性產業之一,加上許多在美發展有成的企業家回台設立製藥廠,促使台灣製藥產業一片欣欣向榮。」
然而想要創造「三高一低」的環境,前期投入需要相當龐大的人力與資金,且回收期恐將超過10年才能看到成績單,於是部分股東以「具潛在風險」為由,退出股東結構。「因為學名藥上市前,除研發製藥技術外,廠房設立也需符合國際cGMP(Current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s,現行藥品生產管理規範)標準,尤其臨床試驗、等待審查取得藥證皆花錢費時,幸而在富邦金控的介紹下,促成與中加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有了研發製造的資金,也才有日後啟動建廠的契機。」
技術獨特,評估是否值得投資的重點
2014年,中加顧問正式成為祥翊製藥的合作夥伴,「中加顧問對祥翊製藥的首次投資是參與公司當年的現金增資,因為我們看見團隊的資歷非常完整,技術能力也獨具優勢。」中加顧問業務副總李啟睿進一步解釋,製藥不像半導體製造有一定的業界規範,而是不同藥品從原料藥/製劑開發、到完成臨床試驗並申請藥證等,有許多關卡需一一突破,也因此得花很長的時間觀察,才能評估可不可以、該不該投資。「以祥翊製藥來說,在做投資分析時,著重於他們的團隊核心還有技術是否領先,接著考慮產品組合與其潛在競爭力,最後才會看財務現況跟未來預估。」李啟睿補充,事實上企業的募資或商務開發能力也是評估重點,尤其生技產業經常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投入時間也長,而祥翊製藥由吳永連所帶領的團隊資歷完整,是當時極少數擁有如此實力的公司,且成立以來順利歷經多輪募資,因而成為中加顧問認定是值得投資的團隊。

中加顧問,成立於1988年,擁有逾30多年的創投基金管理經驗。目前管理的基金規模超過新台幣66億元,投資超過300家國內外企業、成功扶植超過76%案例,並完成上市或被併購退出。「中加顧問的投資產業別包含半導體、電子零組件、通訊技術還有生物科技,而生物科技約占總投資金額的三成左右,家數大概20家。」李啟睿說,一直以來中加顧問都是跟著台灣產業的發展趨勢挑選投資標的,像是2010年左右開始涉足生物科技,其中製藥與高階醫材便成為其著力的重點投資產業。「事實上中加顧問連續多次參與祥翊製藥的增資,2015年取得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的『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實施方案』後,便於2017年引入此案挹注當時仍在新北市深坑的祥翊製藥,設立現在這個位處桃園龍潭的新廠。」吳永連則強調,「幸而當時有中加顧問引入此方案,才能讓祥翊製藥順利發展至今。目前已有3項針劑產品、5項口服製劑產品獲得FDA核準在美國上市,尚有4項的針劑產品跟一項口服產品等待審核,加上上游原料藥開發也有5項產品通過審查,可以說已經有和他廠做出區隔的競爭力。」如今,在競爭激烈的學名藥市場中不做「me too」的祥翊製藥,成為國內極少數有能力從上游的原料藥研發,至下游學名藥量產可自主生產的廠商,還能進軍國際打「世界杯」爭取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業務。
中加顧問,祥翊製藥站穩腳步的根基
「事實上中加顧問替我們引進『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實施方案』基金,對於往後的募資起了很大的助益,而且始終秉持推動國家策略性產業發展的期許,支持祥翊製藥不斷前進。」聊起合作迄今的過程,吳永連說,中加顧問一直扮演優質投資者的角色,除了參與祥翊製藥的董事會,了解業務進展,也會對於投資方向、客群建立以及公司的內控機制給予很多指導,「但他們從不介入經營,對團隊百分之百信任,所以我們非常感謝。」此外,中加顧問也會替手中所投資的生技企業「搭起友誼的橋梁」,像是2020年就替祥翊製藥介紹了兩家CDMO客戶,提供藥物開發、製造等服務,「這兩家廠商原本是中加顧問所投資的公司,我們就這樣上下游扣連起來成為一個相互支援的體系。」在中加顧問的支持下,完建新廠、添購設備的祥翊製藥度過了新冠肺炎(COVID-19)的低潮,2023年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Taxes,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獲利)轉正,公司現金流無慮,足見已站穩腳步,邁向更健康的發展道路。
「對於祥翊製藥,我們除了會在投資後給予公司管理標準作業建議,更希望他們能順利從興櫃階段邁入上市櫃,而中加顧問輔導過不少企業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開發行),所以也能提供些許建議。」不過李啟睿表示,比起自己手邊數家仍處研發階段的新藥開發公司,祥翊製藥的業務拓展能力與法規遵循表現都很優秀,最大特點就是所有選題皆陸續取得藥證上市銷售,因而投資後管理多著力於財務面向,「比如當初要蓋這座新廠時,我們就會請祥翊製藥針對資本支出再多做些考量,把產線、製程做更詳細的規畫,若未來投資效益還無法看得那麼清楚,我們就會請公司再審慎評估,希望能善用所募資金。」李啟睿總結。
政府方案,台灣中小企業強有力後盾
有了中加顧問引進「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實施方案」的挹注,祥翊製藥得以順利在政府的背書之下,募集更多資金做為業務開拓、研發生產的堅強後盾,也因而能在激烈競爭的世界舞台與他國藥廠一較高下,「目前我們的藥品有90%以上銷往國外,像是美國、英國、澳洲與中東市場,能有這樣的成績,皆因有此方案才得以熬過產品研發、生產、取得核准的漫長等待,」吳永連強調,即便現在大家都把焦點放在有「護國神山」之稱的半導體、AI等高科技產業,但政府深知中小企業才是台灣產業發展的中流砥柱,所以提供的輔導、支持方案多樣多元,當然台灣企業自身也都非常爭氣且努力,而非將這些視為理所當然,「所以我非常鼓勵大家善用這些資源,成為自家企業扎根實力、成長茁壯的動能。」身為投資方,中加顧問又是如何看這「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實施方案」?「我認為製造業從新創邁入『轉大人』的過程當中,如果有此方案帶入資金與資源,無論是用來做為企業轉型的底氣,或是當成商轉前期的加速引擎,甚至成為開疆闢土的後勤補給,相信都非常適合符合資格的新創公司申請。」
對於未來,祥翊製藥亦擘劃相關發展策略,包括:產品價值極大化、產能利用極大化、選題專業化,並強化國內外策略聯盟關係,「因為近年學名藥市場法規趨嚴,加上削價競爭等不利因素,祥翊製藥除努力打好技術基礎,亦盼與國內外同業在研發、製造、行銷方面建立策略聯盟,一起『打群架』,謀求自己與產業的穩健發展。」吳永連總結,「這些皆高度符合『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實施方案』的目標。」李啟睿則認為,祥翊製藥雖已有到國外爭取訂單的實力,尤其在最大的市場美國那也極具競爭力,但能不能持續成長端看團隊韌性,「短期間內希望祥翊製藥能轉虧為盈,這樣就能順利上市櫃,募得更多資金,還能增加國際曝光度。」李啟睿也點出,中加顧問已取得「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實施方案」的第二期,如果祥翊製藥仍有擴廠或增資需求,中加顧問還是會繼續投資,「盼能以此成為台灣製造業發展的強有力靠山。」